(资料图片)
低估值+AI,建筑设计企业迎来行业变革和价值重估由于建筑设计行业是技术与智力密集型行业,本身具备轻资产、高毛利率特点,但由于规模发展受限于管理半径和人均产值,导致市场认为设计公司难以成长,上市设计公司21 年勘察设计业务规模均不超过50 亿,行业占比不足1%。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投资拉动作用预期降低,建筑设计公司估值和持仓持续下行。随着AI+时代到来,有望提升行业效率、取代部分机械化绘图工作、辅助寻找最优设计方案实现造价节约提升竞争力,催化建筑设计行业新一轮变革,我们认为随着上行空间打开,长期来看,设计公司二次成长可期,短期有望获得估值提振。
AI 赋能,建筑设计行业有望突破传统人效约束,提升空间较大建筑设计行业可根据服务领域不同,分为房建设计、基建设计、专业工程设计等,根据我们对上市设计公司21 年数据测算,三类设计企业平均人均产值约37/54/28 万元/年,最高人均产值为68/125/31 万元/年。我们认为一方面,设计公司人工成本占比约80%左右,应用AI 未来替代人力能够缓解成本刚性上涨风险;另一方面,标准化程度越高的设计领域AI 渗透替代可能性更高,房建>交通基建>定制属性较强的专业工程。提升空间以房建为例,根据品览科技(建筑设计AI 服务企业,未上市)统计,设计流程中73%的时间在一种相对偏机械化的工作状态,仅有27%的时间是协调沟通和创造。
“十四五”BIM 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建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BIM 技术带来了建筑信息化的第二次变革,使得建筑行业迈向基于三维模型设计和建造的全新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和品质。在政策和节能增效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十四五”BIM 应用进入快发展期,以深圳市为例,要求2022 年起新建市区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建项目、重大项目等全面实施BIM 技术应用;2023 年起全市所有新建工程项目全面实施BIM技术应用;2025 年形成较为安全、成熟的BIM 技术应用生态环境。行业内多数企业已在BIM 应用进行充分实践。
AI 应用仍在初期,牵手BIM 重塑行业格局
AI 对于经验学习要求较高,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发展受制于行业整体现状,随着BIM 的使用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行业标准,数据化管理程度提升,有望支撑神经网络得到更好地训练,提升AI 有效生产力。因此我们认为,项目设计经验丰富、BIM 发展领先、数据资产积累充分的设计公司具备更好的研发应用基础,龙头平台价值提升,有望形成AI 良性学习循环,从而实现规模效应,改变行业高度分散的局面,解决规模、成长困扰。
风险提示:建筑设计公司AI 应用进度低于预期,建筑业投资低于预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