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口将日益增多,“老有何依”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东顾山街道精确瞄准老年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的需求,从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打好“老有所养”硬拳,织密兜底大网。探索开展“物质+服务”复合式的保障机制,“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两手抓、两手硬。做好老年人兜底性保障资金审核及发放工作,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平均每月发放特困供养金、养老金、失能半失能人员补贴、高龄补贴等3160人。为辖区内56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每月每人提供健康检测、洗头理发、打扫卫生等服务至少4次。街道已建好可同时容纳50人就餐的老年食堂及晨光、高建两个助餐点,委托康怡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满足独居、残疾、失能等老年群体就餐需求,为其提供10元、12元、15元三种就餐标准。
打好“老有所学”软拳,营造好学氛围。推动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老有所学”行动,设有1个街道老年学校及2个社区老年学校,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宗旨,积极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依托现有闲置资源,整合适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交流场所,学校教学场所总面积达2000平米,每年可吸纳老龄学员800余人。教学内容兼顾理论与实践,计划今年开设线上+线下课程5种,包括太极拳、广场舞、思想政治、健康知识等,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力争办成深受老年人喜爱的老年学校。
打好“老有所乐”铁拳,建立长效机制。紧扣推动为老服务精细化发展这一目标,辖区内高建、晨光、马店3个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配备专业社会工作者15人,促进养老服务常态化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例如趣味运动会、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元宵节猜灯谜等。此外,为满足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村(社区)关工委、乡贤会吸纳50余名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到队伍中来,通过建言献策、矛盾调解、收集民意、引领新风尚等方式为基层治理发挥余热。
(汪睿)
标签: